2016年,我国空气质量问题依然严峻,雾霾、PM2.5等污染物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。在这一年里,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空气质量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本文将回顾2016年空气质量状况,分析存在的问题,并提出相应的对策。

一、2016年空气质量状况

1. 雾霾天气频发

2016年,我国雾霾天气频发,尤其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区,雾霾天数较往年有所增加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,2016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到35天,较2015年增加5天。

2. PM2.5浓度下降

尽管雾霾天气频发,但2016年全国PM2.5平均浓度较2015年有所下降。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,2016年全国PM2.5平均浓度为39微克/立方米,较2015年下降6.2%。

3. 空气质量改善城市增多

2016年,我国空气质量改善城市数量有所增加。据《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显示,空气质量改善城市数量达到110个,较2015年增加20个。

二、存在的问题

1. 污染源治理不彻底

尽管我国在治理污染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部分地区的污染源治理仍不彻底,如工业废气、汽车尾气等。

2.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

我国部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,高污染、高能耗产业仍占较大比重,导致空气质量难以改善。

3. 公众环保意识不足

部分公众环保意识不足,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,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。

三、对策与建议

1. 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

政府应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,严格执行环保法规,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打击。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,降低污染物排放。

2.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

政府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淘汰落后产能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。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、新工艺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降低污染物排放。

3.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

政府、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努力,提高公众环保意识。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,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。

4. 加强区域联防联控

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区应加强区域联防联控,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。通过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,实现资源共享、信息互通,共同改善区域空气质量。

2016年,我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。在新的形势下,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公众应共同努力,加大环境保护力度,为实现蓝天白云、绿水青山的目标而努力。